1、荊芥/防風
荊芥輕而走表,與防風雖同屬祛風之劑,而一達皮膚祛風兼寒,一走骨肉散風與濕,治風則同,治寒治濕則大異也。且防風有甘味,入脾胃而行氣分;荊芥無甘味,專入肝而兼行血分,尤不同也。
2、羌活/獨活
羌活、獨活本非異種,但羌活氣雄,獨活氣細,有不同耳。
雄者理太陽之游風,治頭痛、渾身骨節(jié)疼痛;細者理少陰之伏風,治兩足濕痹疼痛。一則功偏于上,一則功偏于下也。
治風宜用獨活,兼水宜用羌活,故羌活又為治風水藥。
3、桂枝/麻黃
夫桂枝寓溫補于發(fā)散中,非若麻黃之功專發(fā)汗也。故仲景傷寒衛(wèi)實無汗者主以麻黃,傷風衛(wèi)虛有汗者主以桂枝。而桂枝下咽陽盛則必斃,麻黃發(fā)汗氣虛則亡陽也。然桂枝有汗能止,而無汗又能發(fā)者,蓋無汗雖為表實,但有邪實于外而陽虛于內者,用麻黃則嫌其太散,恐致亡陽,故宜桂枝發(fā)散而溫補之。若無汗而非陽虛者則不可妄用,當遵仲景有汗不可用麻黃、無汗不可用桂枝之例也。
4、附子/川烏
附子即附生于川烏頭者,故附子為川烏之子,川烏為附子之母,若野生之烏頭則名草烏。大抵附子性重滯,溫脾逐寒;川烏性輕疏,溫脾祛風;草烏氣鋒銳,宜其通經絡,利關節(jié),尋蹊達徑而自抵病所也。
5、肉桂/桂心/桂枝/柳桂/官桂
肉桂系桂樹干及根皮,以其較尋常桂皮為厚,故名。桂心即此桂去里外皮,單用中心者是。桂枝即桂樹之枝;柳桂即桂枝之細者;肉桂子即桂樹所結之子。又有一種官桂,皮薄色黃味淡。大抵肉桂下補命火,入肝腎血分,兼有活血通經之能;桂心入心而溫寒活血,為心氣痛之要藥;官桂入脾兼肝,性偏通利,調冷氣而止疼痛,溫通經絡,疏利關節(jié),故于痛風亦治;桂枝、柳桂見前。
6、干姜/生姜/炮姜
干姜生辛炮苦,生用則逐寒邪而發(fā)表,炮用則除胃冷而守中,多用則耗散元氣,須以生甘草緩之。
7、蒼術/白術
二術俱為陽草,故祛邪之功勝,而益陰之效虧。藥性偏長,物無兼力。
術燥腎而閉氣,故潰瘍用之反能生膿作痛,人但知術能健脾,此蓋指脾為濕邪所干,術能燥濕,濕去則脾健,故曰補也。寧知脾虛無濕者用之,反致燥竭脾家之津液,是損脾陰也,何補之足云?
蒼術別有雄壯上行之氣,能除濕,下安太陰,使邪氣不得傳入于脾。以其經泔浸火炒,故能出汗,與白術止汗特異,用者當辨,蓋有止發(fā)之殊也。
蒼術除上濕,發(fā)汗功最大。若補中焦,除脾胃濕,力不如白術。
蒼術升陽解郁,腹中窄者宜之。白術則忌,以其能閉氣也。
8、車前子/澤瀉
車前子功用似澤瀉,但彼生水中,專去腎之邪水,此生陸地,則兼去脾之積熱;彼用根,此用子,兼潤心腎,又甘能補。
9、樸硝/芒硝/玄明粉
硝有水火二種,樸硝為水硝,消石為火硝,均可煎煉。
樸硝乃初次煎煉,結于盆底之粗硝;芒硝乃煎煉結于上面,紅芒如鋒者;馬牙硝乃煎煉結于上面,生牙如圭角,作六棱而玲瓏可愛者;風化硝乃芒硝于風日中消盡水氣而成,為輕飄之白粉末;玄明粉乃樸硝合甘草制成者;甜硝乃樸硝再三以蘿卜煎煉,去其咸,味為甜者。
樸硝澄下,硝之粗者也,其質重濁;芒硝、牙硝結于上,硝之精者也,其質清明;甜硝、風化硝則又芒硝、牙硝之去氣味而甘緩清爽者也。故樸硝只可施于魯莽之人及為外敷之藥,若湯、散服餌,必須芒硝、牙硝為佳。夫硝稟太陰之精,水之子也,氣寒味咸,走血而潤下,蕩滌三焦、腸胃,實熱陽強之病乃折,治火邪藥也。風化硝甘緩輕浮,故治上焦心肺痰熱而不瀉利。
10、枳實/枳殼
枳實、枳殼其功皆能利氣,氣下則痰喘止,氣行則痞脹消,氣通則痛刺止,氣快則后重除,故以枳實利胸膈,枳殼利腸胃。
仲景治胸痹、痞滿以枳實為要藥,諸方治下血痔痢、大腸秘塞、里急后重,又以枳殼為通劑,則枳實不獨治下而殼不獨治高也。蓋自聲門至魄門皆肺主之,三焦相通一氣而已,則二物分亦可不分亦可也。
胸痹、痞滿病之在高者,仲景以枳實治之,下血痔痢、大腸秘塞、里急后重病之在下者,仲景以枳殼治之,非仲景之互用也,以其時殼實并未分別,故仲景隨時調用,無所取擇。迨后始以枳實力猛宜治下,枳殼力緩宜治高,更為精當。其實以枳殼治在下之病,以枳實治在上之病,茍能得當,亦未嘗不效,不必拘,拘于此多生異說也。然二者畢竟多屬破氣之藥,不得過劑。
枳實、枳殼,一物也,小則其性酷而速,大則其性詳而緩。
11、陳皮/青皮
陳皮治高,青皮治低,與枳殼、枳實,一治胸膈、一治心下同義。
陳皮升浮,入脾肺,治高而主通;青皮沉降,入肝膽,治低而主瀉。